中国经济成长目标偏保守 分析指内需成主力军
(中央社记者吴柏纬北京5日电)中国今年的经济成长率目标订在5%左右。中国经济学者认为今年货币与财政政策不会有太剧烈变动,因此内需消费将扮演拉动经济成长的火车头,然而部分成长可能会被外贸衰退抵销。
中国全国人大今天正式开幕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中发布政府工作报告时,将今年的经济成长率目标订为5%左右。
中国2023年经济成长目标5%左右 CPI涨幅约3%中国经济学者、光谷自贸研究院院长陈波接受中央社访问时分析,5%左右的目标虽然并不意外,但却是相对保守的数字,因为事前一般预测落在5%到6%之间。这个目标也代表今年中国在货币政策、财政政策上不会有过于激进的方针,整体而言维持「稳定恢复」、「平稳增长」。
陈波分析,采取保守目标的原因之一是现在国际经贸合作形式不佳,加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面临通货膨胀的情形,需求变得非常疲软。从去年底开始,主要的出口国包含日本、韩国、中国的出口数据都明显变差。
在过去3年,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,但今年不确定性很大,反而会对经济成长造成影响,「关注的重点不是会不会扯后腿,而是扯后腿的力道有多大。」
他说,今年中国经济的支撑很可能来自前几年被压抑的内需,因为前几年有疫情管控,而管制松绑后,消费服务业这块有明显的回归、反弹。
,,约搏单双游戏(www.eth0808.vip)采用以太坊区块链高度哈希值作为统计数据,约搏单双游戏数据开源、公平、无任何作弊可能性。
另一个原因则是今年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可能采取温和、不激进的方针。
陈波分析,目前中国货币政策遇到问题是「当国际主要货币都在升息的时候,人民币如果采取降息,将会造成人民币大规模贬值,对于稳定国际收支是不利,而且对汇率造成影响,更可能会引发外资撤资的情况」,从这方面来看,今年的货币政策只能采取较温和的措施。
至于财政政策,由于今年的财政赤字率目标是3%,跟过去疫情期间并没有太大的变动,代表财政政策带来的刺激不会变得更强。
陈波表示,主要的原因是中国政府希望在经过疫情的冲击后,以及面对较大的国际经贸合作压力之下,采取经济稳健一点的政策。「如果政府背负了太高的财政赤字,对于未来永续发展就会产生比较大的问题。」
总体而言,他认为今年在拉动经济成长的3大板块中,外贸可能会扯后腿、投资和过去3年区别不会太大、消费可能会因为反弹而拉动经济成长,成为今年的主力军。加上货币政策会很温和,财政政策不会比过去3年激进,不会有超额的贡献。这样考虑的话,经济成长就不会出现像2021年的大反弹。
2021年时,中国设下的经济成长率目标为6%以上。当年受到比较基期过低,加上施行各种刺激消费与出口政策,虽然当时疫情阴影仍垄罩全球,然而最终经济成长率达到8.11%,创下自2012年以来最亮眼的数字。(编辑:张淑伶)1120305
网友评论